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唐赠左散骑常侍汝南韩公神道碑 唐 · 吴畦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
长河北控。
太行东隅。
粤有奥壤。
厥为全魏。
其中土宜耕。
俗最淳。
孝子忠臣。
义夫节妇。
触类可观。
比屋可封。
地势自然。
物理斯在。
是以代有将军称义兵。
控北敌之咽喉。
南燕之襟带。
岁月巩固。
朝野赖之。
至于命帅临戎。
非贤则德。
或失其统驭。
则祸必起于萧墙。
庐江公承袭一方。
子孙三世。
逮及衰季。
始堕弓裘。
四人切弱(一作溺)苦之音。
六郡当举赢之患。
乃督三军之众。
千万同心□□□□□英雄应选□□□□□佥命我公雄仁蕴长者之誉。
德负不孤之闻。
语其力则五丁比肩。
较其艺则三杰齐价。
秉磊落大度。
挺昂藏伟才。
河山之精。
貔貅之勇。
表率魏邦。
沥恳魏人。
天道照临。
宸衷慰悦。
轺使麇至。
军务克谐。
金貂之峻秩负来。
乌府之崇资不踰。
期月爰登魏博节度
三台之重。
公感叹弥殷。
遥驻(一作驰)罔极之诚。
骤冀追崇之宠。
天子乃嘉其大孝。
锡以珥貂
用副孝思。
式赞幽壤。
公既获拜嘉命。
念哀荣无常。
若不即以刊之贞石。
无以阐将门之业。
无以传旷古之名。
因授以宾徒。
俾详其事。
吴畦序焉。
公讳国昌。
世系汝南人也。
其先与周同姓姬氏。
其后苗裔事晋。
得姓于韩。
故曰韩武子
武子世本云。
万生遁伯。
遁伯生伯简。
伯简生子舆
子舆生献。
后四十世有韩厥
从封为韩氏。
于景公三年。
屠岸贾将作乱。
灵公之贼赵盾
赵盾亡死矣。
欲诛其子赵朔
韩厥止之。
告贾。
贾不听。
赵朔
曰。
子必不能绝其事。
贾诛赵。
称疾不出。
卒全其孤。
春秋书之。
至于秦晋会盟。
楚汉袭服。
绰有勋烈。
荦然功庸。
迄于我唐。
不绝流派。
公累代魏将。
剖分符节
曾祖魏博节度押衙
祖朝魏博节度押衙兼临清镇遏都知兵马使检校国子祭酒侍御史
烈考魏博节度押衙都知兵马使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
公之为人也。
天假树忠神符抗节。
好谋而断。
知几而明。
约言有常。
敏行无玷。
以孝弟成其性。
以文武全其才。
少即承祖宗之馀芳。
长最好孙吴术。
黄石
指力争为末烬。
笑气吞为细事。
尝慕摄衣决胜。
坐筹出奇。
军中少年。
靡不取则。
时值王室为难。
边疆举烽。
公乃拔自偏裨
擢于列籓。
寻击贼有功。
乃行赏酬庸。
论功载笔。
是时洋溢懋绩。
充塞宇宙。
心服军旅。
名垂竹帛。
藩翰可期。
芳讯继临。
密诏垂下。
公倜傥成癖。
优游素深。
时虽料敌摧坚。
不废吟风啸月。
执坚守冑。
锐气难夺。
自思今若终天力绝。
不顾骨骸后时。
愿乞陪臣。
不越吾土。
遂脱辐谢病。
挂冠养高。
搢绅有闻。
物论称平。
寻以牵复旧位。
脱履王畿
监止于方镇。
懋绩崇荣。
其孰能宗欤。
公始及裨副。
载分剧职。
入奉训齐之令。
出扬整肃之
推公而直若引绳。
行己而平若止水。
言不好弄。
服不好华。
卷舒自得于时宜。
喜怒不形于颜色。
崇善触邪。
柯叶不遗。
紫髯最冠于偫公。
青眼靡遗于众卒。
蔼若闻望。
諠然令图。
公非独王事有作。
复乃闺门立程。
棱棱而廷训惟严。
察察而乡义尤峻。
先教之以仁义。
后导之以诗书。
谕雍容礼让之节。
示恻隐慈爱之心。
驰骋田猎。
杂服诡辞。
趋若仇雠。
屏如蝎螫。
肆我武勇。
平成以赖。
适方一箭发而号猿猱。
三尺举而吼龙虎。
山立。
旌旗血融。
言其壮则扛鼎拔山。
顾其勇则冯河逐日。
七十城而应敌下。
四十万而乘时坑。
此乃用武之克捷。
行师无不利者。
若以瞻云望气。
一否一臧。
辨成败之机宜。
鉴吉凶之休咎。
则武非文而不备。
文非武而不扬。
实共济而相恤。
无殊涂而别踪。
矧予才立名业。
□仗弓剑者也。
予之身甘为不肖孜孜以未坠之绪力□于命子者。
其庶几乎。
议者乃赧赧绝词。
唯唯而退。
(阙九字)仆射果自□□□□德□公昔之□习非偶然哉。
武宗涖祚初年。
逆贼拒命。
天讨荐加。
常从庐江公以剿叛。
庐江公异公英勇。
以前冲统众弦道系将累日。
公度其军势。
相以人心。
虽机上之可期。
若在彀中耳。
庐江公曰。
魏师以久不振旅。
时无恒心。
今乃越境而出。
若非肃齐。
则冲败莫制。
若悦豫其情。
则前驱不踵。
公请审其向背。
妙以机谋。
督馈饷之心。
敦战伐之道。
在爪牙者。
却骈罗于后。
如市人者。
皆跨列于前。
自然表里相应。
宽猛得中。
此勇之大势也(一作故可系时时必偃其干戈翘下阙)
庐江乃俞良策。
卒成大功。
山东壮武之声。
擅日下勤王之效。
莫不由此。
言无谬欤。
公虽初心不求朝拜。
藩府所奖。
符竹为先。
遂迁摄贝州刺史兼本管效奏御史中丞
公既解戎韬。
俄从郡政。
三尺之纲条不紊。
四知之敬慎惟敷。
疮疲既起于沈滞。
劳逸复均于疴痒。
黄霸行教。
龚遂立诚。
求之北方。
孰以优劣。
公忽不自怿。
曰。
从军中。
心无逸□冒马劳金疮之绩。
窃蹈忠履信之名。
稼穑少知。
艰危历试。
不冒荣于好爵。
不伐□□殊劳。
避授钺于他邦。
建侯于我土。
今齿发云迈。
足悲。
胡可尚存碌碌劳劳。
不知閒居适志。
遂乃命纳轼旟。
终贲林野。
文言曰。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
其惟圣人乎。
大中六年七月十二日
寝疾薨于魏州元城县德教里之私第。
享年六十有六。
大中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殡于当州莘县修善乡依仁里。
至咸通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左散骑常侍
夫人清河张氏。
同时月日赠清河郡太君
有子三人。
长曰君雄。
魏博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尚书右仆射御史大夫
仲曰靖。
魏博节度押衙兼部从检校太子宾客侍御史
季曰楚。
魏博节度押衙兼刀斧将检校太子宾客监察御史
噫。
公以德符阴骘。
庆延子孙。
世居封赠之尊。
荫极人臣之贵。
建碑道左。
显褒冥途。
畦序说为铭。
铭曰。
堂堂圣朝。
烈烈文明。
仁以配德。
德以延英。
社稷康人。
将帅惟精。
钦我魏疆。
为河为方。
厥赋以上。
厥土惟良。
异物既产。
贤臣复彰。
扰以六韬。
峻以五常。
弧矢不干。
忠孝为光。
少齿得志。
励节勤王。
扼腕不断。
沥胆可尝。
虬龙屈盘。
雕鹗翱翔。
平寇计高。
伐叛名扬。
运筹毳帐。
决胜沙场。
功业有勋。
朝廷议勤。
加以羽纛。
陟以亲军
赐以好爵。
固以藩身。
得路我土。
保祀我禋。
貔貅旧统。
畏敬无垠。
符竹尝剖。
惠爱犹存。
训子文行。
果极名臣。
罔极知报。
帝命爰臻。
锡以峻职。
饰以王纶。
褒荣令嫡。
激励愚嚚。
褒崇既尊。
典礼斯陈。
昭彼懿德。
勒自贞珉。
绣州张相公见访908年 五代 · 贯休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引用典故:范蠡 张良箸
德符唐德瑞通天,曾叱谗谀玉座前。
千袭彩衣宫锦薄,数床御札主恩偏。
出师暂放张良,得罪惟撑范蠡
未报君恩终必报,不妨金地礼青莲。
道门为皇帝醮太乙并点金箓镫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一
伏闻一气肇胎。
万形资始。
高垂象纬。
明判刚柔。
统御之权。
归于至圣。
天命帝以司牧。
帝承天而抚临。
摄提握耀之初。
君臣定位。
揖让干戈之世。
道德兼行。
时危则元德弥彰。
运否则洪休自广。
大蜀英武睿圣光孝皇帝德符穹昊。
功被生灵。
受命仪乾。
永康三极。
神明符赞。
人间之玉烛调时。
律历均和。
天上之珠囊叶度。
俗臻丰衍。
岁有蕃登。
美瑞嘉祥。
日书月至。
犹复昼乾夕惕。
恭已奉天
夤敬幽明。
忧勤亿兆。
专拯溺救焚之念。
无荡心悦目之娱。
轸虑万方。
期于仁寿。
昨者以四神行运。
在咸池之宫。
直符所临。
次明堂之野。
旋兴戈甲。
寻致剋平。
彼背盟构逆之徒。
思漂杵燔枯之败。
斯则神歆睿德。
天助皇威。
睹变灾成福之祥。
示国泰祚延之兆。
今则岁聿云暮。
气序将交。
即日之元恩。
新春之景贶。
愿酬圣力。
辄罄斋诚。
燃金箓神灯。
备河图大醮。
伏惟高尊鉴省。
大帝感通。
十神常介其休光。
三载允承于福祐。
宝图隆永。
宗庙安宁。
皇帝等寿五山
齐明二景。
八纮顺化
万国宅心。
皆臻有道之风。
尽扫不庭之孽。
皇太子重明耀彩。
文教聿昌。
辅赞睿谋。
延洪大业。
六宫百揆。
咸均翼戴之心。
兆庶六军。
俱享乂康之福。
龙神密卫。
川岳恒安
幽显飞沉。
永承洪泽。
不任。
淑妃何氏为皇后 唐 · 杨钜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九
门下。朕博采大易。
眇观诗训。观柔刚感咸之象。
赋鸣鸠肃雍之德。将以视天下之内理。
叙人伦之大端。宜于家邦。
厚示风化。矧九庙在上。
笾豆是荐。三揖在下。
彝章具陈。得不敬乃祎褕。
称兹典礼。俾承光于轩耀。
式正位于坤仪。淑妃何氏。
明配圆灵。德符厚载。
圭璋特达。鸾凤萎葳。
同辇必辞。脱簪能谏。
四德克备。六宫是推。
述壸职以弥勤。焕彤史而斯美。
况惟元子。既登储贰
顺考古道。雅协徽章。
受贞吉辰。蒇于盛典。
咨尔克持妇政。以率内和。
齐庄是仪。用谐静德。
明章之道。允在兹乎。
议覆中书请祧懿祖 唐末至五代 · 萧顷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四
历代故事。
沿革不同。
盖就所宜。
期于合礼。
事虽稽古。
理亦从长。
七庙之致享斯存。
万世之承基靡绝。
礼分远近。
事究否臧。
懿祖既远于昭宗
创业又非于已力。
俦诸列圣。
可议祧迁。
皇帝陛下道继百王。
德符三代。
拨祸乱于艰难之际。
救苍生于交丧之秋。
方启洪图。
是崇宗祏。
为四方之准的。
称万国之照临。
中书所定祧迁。
于议为允。
请下所司施行。
祠圜丘诏(元年正月壬寅 北周 · 宇文觉
 出处:全后周文卷一
予本自神农,其于二丘,宜作厥主。
始祖献侯,启土辽海,肇有国基,配南北郊。
文考德符五运,受天明命,祖于明堂,以配上帝,庙为太祖(《周书·孝文帝纪》)
日景渐长表 南北朝末隋初 · 袁充
 出处:全隋文卷十五
隋兴已后,日景渐长。
开皇元年冬至之景,长一丈二尺七寸二分,自尔渐短。
至十七年冬至景,景一丈二尺六寸三分。
四年冬至,在洛阳测景,长一丈二尺八寸八分。
二年夏至景,景一尺四寸八分,自尔渐短。
至十六年夏至景,景一尺四寸五分。
其十八年冬至,阴云不测。
元年、十七年、十八年夏至,亦阴云不测。
《周官》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日至之景,尺有五寸。
郑玄云:「冬至之景,一丈三尺」。
今十六年夏至之景,短于旧五分,十七年冬至之景,短于旧三寸七分。
日去极近,则景短而日长;
去极远,则景长而日短
内道则去极近,行外道则去极远。
《尧典》云:「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据昂星昏中,则知尧时仲冬,日在须女十度。
以历数推之,开皇以来冬至,日在斗十一度,与唐尧之代,去极俱近。
谨案《元命包》云:「日月出内道,璇玑得其常,天帝崇灵,圣王祖功」。
京房《别对》曰:「太平日行上道,升平日行次道,霸代日行下道」。
伏惟大隋启运,上感乾元,景短日长,近古希有(《隋书·天文》上,又见《袁充传》,又《北史》七十四)
文帝本命表 南北朝末隋初 · 袁充
 出处:全隋文卷十五
皇帝载诞之初,非止神光瑞气,嘉祥应感,至于本命行年,生月生日,并与天地日月、阴阳律吕运转相符,表里合会
此诞圣之异,宝历之元。
今与物更新,改年仁寿,岁月日子,还共诞圣之时并同,明合天地之心,得仁寿之理。
故知洪基长算,永永无穷(《隋书·袁充传》)
炀帝星瑞表 南北朝末隋初 · 袁充
 出处:全隋文卷十五
臣闻皇天辅德,皇天福谦,七政斯齐,三辰告应。
伏惟陛下握绿图而驭黔首,提万善而化八纮,以百姓为心,匪以一人受庆,先天罔违所欲,后天必奉其时。
是以初膺宝历,正当上元之纪,乾之初九,又与本命符会。
斯则圣人冥契,故能动合天经。
谨案去年已来,玄象星瑞,毫厘无爽,谨录尤异,上天降祥、破突厥等状七事。
其一,去(年)八月二十八日夜,大流星如斗,出王良北,正落突厥营,声如崩墙。
其二,八月二十九日夜,复有大流星如斗,出羽林,向北流,正当北方。
依占,频二夜流星坠贼所,贼必(破)散。
其三,九月四日夜,频有两星大如斗,出北斗魁,向东北流。
依占,北斗主杀伐,贼必败。
其四,岁星主福德,频行京、都二处分野。
依占,国家之福。
其五,七月内,荧惑守羽林,九月七日已退舍。
依占,不出三日,贼必败散。
其六,去年十一月二十日夜,有流星赤如火,从东北向西南,落贼帅卢明月营,破其橦车。
其七,十二月十五日夜,通汉镇北有赤气亘北方,突厥将亡之应也。
依戡《城录》,河南洛阳,并当甲子,与乾元初九爻及上元甲子符合
此是福地,永无所虑。
旋观往政,侧闻前古,彼则异时间出,今则一朝总萃。
岂非天赞有道,助歼凶孽?
方清九夷于东秽,沉五狄于北溟,告成岱岳,无为汾水(《隋书·袁充传》,又《北史》七十四。)
言炀帝年命 南北朝末隋初 · 袁充
 出处:全隋文卷十五
去岁冬至,日景逾长,今岁皇帝即位,与尧受命年合。
昔唐尧受命四十九年,到上元第一纪甲子,天正十一月庚戌冬至,陛下即位,其年即当上元第一纪甲子,天正十一月庚戌冬至,正与唐尧同。
放勋以来,凡经八上元,其间绵代,未有仁寿甲子之合。
谨案第一纪甲子,太一在一宫,天目居武德,阴阳历数并得符同(唐尧)
唐尧景辰生,景子年受命,止合三五,未若己丑甲子,支干并当六合。
允一元三统之期,合五纪九章之会,共帝尧同其数,与皇唐比其踪。
信所谓皇哉唐哉,唐哉皇哉者矣(《隋书·袁充传》,炀帝初即位太史丞高智宝上言。又见《北史》七十四。)
乙巳占序 初唐 · 李淳风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九
夫神功造化。大易无以测其源。
元运自然。阴阳不可推其末。
乾元资始。通变之理不穷。
坤元资生。利用之途无尽。
无源无末。众妙之门大矣。
无穷无尽。圣人之道备矣。
昔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
与天地之宜。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于是始画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故可以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幽潜之状不藏。鬼神之情可见。
允符至理。尽性穷源。
断天下之疑。通天下之志。
定天下之业。冒天下之道。
可久可大。逾远逾深。
明本其宗致在于兹矣。故曰天垂象。
见吉凶。圣人则之。
天生变化。圣人效之。
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于四时。
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是知天地符观。
日月耀明。圣人备法。
致用远矣。昔在唐尧。
则历象日月。敬授人时。
爰及虞舜。在璿玑玉衡。
以齐七政。暨乎三王五霸。
克念在兹。先后从顺。
则鼎祚永隆。悖逆庸违。
乃社稷颠覆。是非利害。
岂不然矣。斯是实天地之宏纲。
帝王之壮事也。至于天道神教。
福善祸淫。谴告多方。
鉴戒非一。故列三光以垂照。
布六气以效祥。候鸟兽以通灵。
因谣歌而表异。同声相应。
鸣鹤闻于九皋。同气相求。
飞龙吟乎千里。兼复日亏麟斗。
月减珠消。晕逐灰移。
彗因鱼出。门之所召。
随类毕臻。应之所授。
待感斯发。无情尚尔。
况在人乎。余幼纂斯文。
颇经研习。古书遗记。
近数十家。而遭大业昏凶。
多致残缺。泛观归止。
请略言焉。夫神妙无方。
义该万品。阴阳不测。
事同百虑。故景星夜焕。
庆云朝集。二明合于北陆。
五纬聚于东井。此乃表帝星之圣德。
顺天下之嘉瑞也。孛气见于终。
彗星著于秦末。或狗象而东坠。
或蛇行而西流。此则呈执政之酷暴。
逆生民之祸应也。殷帝剪发。
沃泽千里。宋公请殃。
荧惑退舍。此则修善之庆。
至德可以禳灾也。刘裕作逆。
以长星为已瑞。母邱起乱。
蚩尤为我祥。此则覆灾之咎。
逆招天殃者也。唐尧钦明。
怀山襄陵。殷汤圣政。
焦金流石。此犹日在北陆而冱寒。
日行南陆而炎暑。月丽箕而多风。
月从毕而多雨。此运数之大期。
非关于治乱者也。荆轲谋秦。
白虹贯日。卫生设策。
长庚食昴。鲁阳麾指。
而曜灵回驾。荀子道高
而德星爰聚。此则精诚所感。
而上灵悬著也。黄星出汉。
当涂揖让之符。紫气见秦。
典午南迁之应。妖象著而殃钟齐晋。
蛇乘龙而祸连周楚。荧惑守心。
始皇以终。流光坠地。
公孙遂隙。此则先形以设兆也。
使流入蜀。李合辨其象。
客气逼座。严陵当其占。
芒砀之异气常存。舂陵之火光不绝。
或祲星楚幕。气兆晋军。
此则当时旌象也。周衰夜明。
常星不见。汉失其德。
日晕昼昏。女主摄政。
使纪纲分析。权臣擅威。
乃令至柔震动。景藏飞燕。
地裂鸣雉。此则后事而星验也。
是乃或前事以告宁。或后而示罚。
莫不若影随形。如声召响。
凶谪时至。谴过无差。
休应若臻。福善非谬。
居远察迩。天高听卑
圣人之言。信其然矣。
是故圣人宝之。君子勤之。
将有兴也。咨焉而已。
从事受命莫之违。然垂景之象。
所由非一。占人管见。
异矩别规。至如开基阐业。
以济民俗。因河洛而表法。
择贤达以授官。则轩辕唐虞重黎羲和其上也。
畴人习业。世传常数不足。
其所守妙赜可称。巫咸石氏公唐昧梓慎裨灶其隆也。
博物达理。通于彝训。
综覈根源。明其大体。
箕子子产其高也。抽秘思。
述轨模。探幽冥。
改弦调。张平子兴元其枝也。
沈思通幽。曲穷情状。
缘枝反干。寻源达流。
谯周管辂吴范崔浩其最也。托神设教。
因变通奖。亡身达节。
书理辅谏。谷永刘向京房郎顗之其盛也。
短书小记。偏执一途。
多说游言。获其半体。
王朔东方朔焦贡唐都陈卓刘表郤萌其次也。委巷长情。
人间小惠。意唯财谷。
志在米盐。韩杨钱乐其末也。
参同异。会殊途。
触类而长。拾遗补阙。
蔡邕祖暅孙僧化庾季才其博也。窃人之才。
掩蔽胜已。谄谀先意。
谗害忠良。袁充其酷也。
妙赜幽微。反招嫌忌。
忠告善道。致被伤残。
郭璞其命也。自古及今。
异人代有。精穷数象。
司厥职。或取验一时。
或传书千载。或竭诚奉国
或嘉遁相时。隐显之迹既殊。
详略之差不等。余不揆末学。
集其所记。以类聚编而次之。
采摭英华。删除繁伪。
小大之间。折衷而已。
始自天象。终于风气。
凡为十卷。赐名乙已
每于篇首。各陈体例。
书不尽意。岂及多陈。
文外幽情。寄于轮廓。
后之同好。幸悉予心。
隋高祖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一
孙资阴谋。
晋宣入辅。
郑译矫制。
隋文受遗。
自此而有魏人。
从斯以迁周鼎。
盖天厌乱德。
神诱其衷。
若妄指河冰。
遂成王业。
误击金鼓。
仍启霸国也。
况体貌奇特。
仪表绝人。
太祖之钦明。
异其风骨。
宪王之聪察。
惮以非常。
韦鼎一见以委诚。
赵公闻名而进女。
是以称刘季之灵怪者。
不谋同词。
说中兴之应谶者。
往往偶语。
属周多世故。
祸难荐臻。
始以后父之尊。
遂受托孤之寄。
骑虎不下。
掎角是因。
不利孺子
非唯管叔之言。
社稷输人。
宁止休公之对。
所以尉迟举魏。
从乱如云。
王谦据蜀。
其徒若市。
遂能驱驾豪杰。
委任忠良。
不下庙堂。
天下大定。
然后讴歌允集。
文物满庭。
卿云晓聚。
长星夜扫。
拱揖而朝偫后。
升坛而类上帝。
绍舜禹之遗躅。
汉魏大名
于是流旷荡之元风。
浸淳古之膏泽。
削秋荼之繁令。
革亡国之哀声。
加之以恪勤。
广之以质素。
太阳满昆虫之穴。
湛露垂行苇之苕。
教人七年。
亦可以即戎矣。
俄属陈朝丧德。
江海扬波。
自绝于天。
结怨于下。
乃以开皇八年十月
少昊之秋气。
动文昌之将星。
下蜀汉之舟。
翩翩龙跃。
集幽并之骑。
萧萧马鸣。
一苇而可以横大江
三令而可以陵汤火。
蒋山苦战。
子文之魂魄飞扬。
建业大崩。
叔宝之金汤不守。
既遭岸上之虎。
非复水中之龙。
斩伯噽以谢陈人。
陆机而慰吴士。
春波暂洗。
污俗咸新。
秋露一零。
弊化斯改。
乃下制曰。
今率土大同。
含生遂性。
内外职位。
遐迩黎人。
家家自脩。
人人克念。
使不轨不物。
荡然俱尽。
此乃忧勤之心。
见于动静。
故使六合之中。
观如晓日。
八纮之内。
若遇新晴。
况复尽力于人。
励精为政。
躬亲以率下。
因心以感物。
烟火万里。
风雨四时。
野有击壤之歌。
天无垂象之诫。
元□丹徼。
烟燧不惊。
玉槛金河
波澜久息。
天子登云台而访道。
实垂拱而无为。
公卿指日观以推诚。
愿升中而每竭。
可谓尽美矣。
未尽善也。
然天性既猜。
素无学术。
意不及远。
政惟目前。
是以牝鸡司晨。
谗人罔极。
剖符罕山河之固。
同盟多剪黜之悲。
恩不终于有功。
罚每深于无罪。
启阋墙之兆。
借实沈之兵。
杨素决其波。
张衡注其隙。
柳远草制。
房陵尚遥。
穆子授戈。
竖牛仍在。
祸非天降。
衅是人谋。
是以知隋运之不永矣。
君子曰。
昔陆孟知中兴之微。
宣帝始重儒术。
李通称汉家之命。
世祖专信谶文。
时好既行。
其流遂广。
子云符命。
尹敏伪言。
即其类也。
高祖少爱不经之谈。
遂好迂诞之说。
所以王劭顺旨。
袁充取容。
赏溢邱山。
恩深江海。
岂不弊乎。
又祥瑞者。
圣人之应也。
至若八百集于孟津
六王至于陔下。
周人岐山之北。
晋众江汉之南。
负乐就陈。
携手适宋。
牛马内向。
偫盗外奔。
宗社乂安。
黎民不散。
此瑞之上也。
若乃连珠共轸。
的砾清汉之涯。
合璧齐辉。
光芒黄道之上。
四时不爽。
百谷用成。
家有孝慈。
人怀礼义。
此善之应也。
至如白鹿朱雁。
璚露卿云。
鸠雀异毛。
草木殊状。
此并沐我皇泽。
煦我帝
圣人圆城之中。
天子生成之物。
岂足表太平之日。
显休明之辰。
而隋主好之。
意不能尽。
遂令巧伪相半。
何其薄哉。
石虎之有中原也。
膻胡臭羯。
牧马驱羊。
子女殁于淫昏。
文物尽于锋镝。
犹得厌六马。
驾四麟。
燃连理之材。
煮白雉之肉。
若天道不惑。
应降以灾。
由斯而谈。
断可知矣。
隋之眷眷。
复何为哉。
问曰。
晋克金陵
功多者属吏
隋平建业
德俊者尤□岂争名于朝。
事必须此。
将廉耻道尽。
莫畏书乎。
君子曰。
晓兵之家。
因敌变化。
故有功成请罪之义。
君命不受之谈。
今者王浚乘风。
贺若先战。
苟有大利。
何细瑕。
方知责兵士之污宫闱
军司之隐玉帛。
岂不狭乎。
始知范燮后入。
孟侧不前。
郤克有词。
冯异不语。
时无君子。
斯焉取斯。
岂与夫自伐无惭。
奋髯直出。
而相类乎。
又问曰。
王者初兴。
必有佐命。
莫不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白云之郁应龙。
清风之集雕虎。
不以夷险易志。
不以远近隔心。
千载一时。
其来尚矣。
三代以前。
缅邈无际。
两汉之后。
声名可寻。
若乃庇俗匡时。
体国经野。
谋出心膂。
政待股肱。
但清济之入浊河。
波澜莫辨。
蚊虻之附骥尾
迟速罔知。
既因论讨之馀。
愿示悬衡之末。
君子曰。
神人无功。
达人无迹。
张子房元机孤映。
清识独流。
践若发机。
应同急箭。
优游澹泊。
神交太虚。
非诸人所及也。
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刘煜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
可谓天下之菁英。
帷幄之至妙。
中权合变。
因败为功。
爰自秦汉。
讫于周隋。
相薰。
惟有此矣。
萧何镇静关中
寇恂之安辑河内
亮相蜀。
张昭辅吴。
茂宏之经理琅琊
景略之弼谐永固。
刘穆之众务必举。
遵彦百度惟贞。
苏绰共济艰难。
高颎同经草昧。
虽功有大小。
运或长短。
咸推股肱之材。
悉为忠烈之士。
若乃威以静国。
谋以动邻。
提鼓出师。
三军贾勇。
置兵境上。
千里无尘。
内外兼材。
孔明景略也。
崔浩云。
王猛苻坚管仲
刘裕是德宗之曹瞒
孙盛云。
孔明善辅小国。
子产之流也。
斯言中矣。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676年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南方火德。阳精赫雷电之威。
西陆金行。秋令毒风霜之气。
达其变。圣人所以定天下之文。
象其宜。圣人所以观天下之变。
或衣裳六合。舞干戚而扫虔刘。
或钟鼓八纮。用甲兵而诛暴乱。
若夫皇天失纪。彗孛飞流。
后土不纲。山河崩竭。
蚩尤食石。灾害于生人。
项羽拔山。凭陵于上国。
天子闻鼓鼙之响。思将帅以龚行。
将军属甲冑之容。揽英雄而决胜。
则风云潜感。豪杰挺生。
得七星之武曲破军。受五运之金多木少。
四时繁弱。射连尹嶅山
万辟太阿。杀颜良于官渡
然后达人知足。徒兴白发之歌。
烈士徇名。不受黄金之赏。
与夫弃其笔墨。汉家封万里之侯
称尔戈矛。周王命百夫之长。
岂可同年而语哉。君讳则。
字宏规。其先渤海人也。
后代因官。遂家于泾州安定县
神房阿阁。泰山日观之峰。
金阙银台。沧海蔽天虚之岸。
风土形胜。关河表里。
三分六州之大业。师尚父赞其经纶。
一匡九合之元勋。齐桓公拓其疆场。
高柴至德。藉东鲁之声名。
高凤沈研。盛西京之学校。
英才磊落而秀发。人物蝉联而间起。
三光不坠。察高星于太紫之宫。
八柱无疆。奠高岳于中黄之域。
曾祖冲。北齐鹰扬郎将
周左屯卫宫府别将。成军夜火。
教战秋风。九天扬后一之兵。
六合拥前三之阵。张良入汉。
行观灭楚之徵。微子奔周。
坐见亡殷之兆。祖赦。
周褒郡南和县陶元亮摄官彭泽
道契羲皇陈仲弓历职于太邱。
德符星纬。飘风骤雨
不入灌坛之乡。暴虎苍鹰。
潜出瑕邱之境。考才。
朝议郎上开府孙子荆之天骨。
亮拔不偫。王夷甫之道心。
神锋太峻。议郎清秩。
符处士之星。开府崇班
上接台阶之位。君雄心独断。
猛气无前。用兵书六甲于自然。
知射法三篇于性道。早图星象。
管公明怀察变之心。幼识旌旗。
陶恭祖有行师之略。属隋人板荡。
天下崩离。朱阳夹飞鸟之云。
紫极现雄鸡之象。陈兵争战。
窥玉策于中州。姚石坛场。
窃金符于宇县。我高祖黄云大帝。
白水真人。风雷海岳之纯精。
天地阴阳之正气。娲皇受命。
黑龙而定水灾。汉祖乘机。
斩白蛇而开火运。君夜观乾象。
昼察人情。审荧惑之歌谣。
嵩山之谶记。关中王气。
不劳甘德之言。沛国真星。
无待殷馗之说。贼薛举豺狼枭獍。
梼杌穷奇。守幽陇以行灾。
负关河而作孽。天王按剑。
出军于玉帐之前。猛将分麾。
受律于金坛之下。以义宁二年王师薄伐。
赵国公长孙无忌精兵若兽。利器如霜。
问君以帷幄之谋。待君以心腹之寄。
营当月晕。因八门之死生。
阵法天星。乘五将之关格。
荫华盖。历明堂。
以我和而制其离。以我直而摧其曲。
师于柏举。未足权衡。
执秦俘于崤陵。无阶等级。
此实君之功也。其年诏授朝散大夫
赐物三百段。排患而释滞。
功成而不居。比疏傅而辞荣。
留侯以高蹈。三灵革故。
君子于焉待时。四海清平
谋臣以之归第。自太王基命。
成康隆玉版之图。高帝受终。
武盛金刀之业。家给人足。
天成地平。犹劳水旱之馀。
尚想京坻之积。咸亨三年春
奉敕于河阳检校水运使。搜都尉
河堤使者。铜桡铁舳。
苍鹰白鹤之船。竹箭桃花
贝阙龙堂之水。引红粟于淮海。
汎归舟于秦晋。遂使齐臣献纳。
先陈不涸之名。汉后丝纶。
即有常平之号。望千石之气。
可以疗饥。开万箱之储。
自然知礼。此又君之功也。
其年诏赐上骑都尉。嗟夫。
河流曲直。天道盈虚。
鬼神莫之要。圣贤莫能预。
高台下泣。孟尝君之恻怆可知。
梁木兴歌。孔宣父之平生巳矣。
上元三年春三月日。终于乐邑里之私第。
享年七十六。惟君魁梧动俗。
符彩惊人。忠孝天资。
温良日用。一门兄弟。
尽同钟毓之车。千里宾朋。
时命嵇康之驾。每至白云生海。
素月流天。未尝不顾盼山河。
抑扬琴酒。冯异之大树。
对诸将而无言。子夏之名山。
谢时人以长往。四林游刃
八水忘筌。能袪有漏之因。
早得无生之法。虽十年俱尽。
陆士衡之长叹有徵。而千戴犹生。
蔺相如之壮心恒在。即以冬十月丁酉
葬于安定东南二十里之平原。礼也。
陶公相宅。郭璞占坟。
面丹凤而背元龟。兆青乌而徵白马。
三百篇之后。卜筮何从。
二千石之荣。子孙无替。
长男仁睿中男仁楷少男仁护仁昉等。或体穷三变。
潘陆不足以升堂。或力敌万夫。
关张不足以扶毂。有元方季方之长幼。
传学诗学礼之门风。金友玉昆。
忠臣孝子。穷号积于心髓。
创钜缠于肌骨。星辰巳变。
昊天无报德之期。霜露潜移。
君子有终身之感。葬之以礼。
垂制度于三王。思之以时。
别蒸尝于四季。然后按韦贤之旧德。
潘岳之家风。戴逵北海
张昶西山之石。若使邓将军之一见。
自得嘉名。魏太祖之来观。
悬知绝唱。其词曰。
金阙千仞。银宫百常。
发挥雷雨。震动阴阳。
山水形胜。人神会昌
九州霸业。赐履勤王。
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惊雷气候。大昴徵祥。
运属飞海。时逢吸霜。
中原逐鹿西岳亡羊。
汉起高帝周兴太王
乃披荆棘。即奉坛场。
国步犹阻。黎元未
将军不拜。使者相望。
阵合星斗。兵符玉璜。
歼夷叛逆。刷涤边荒。
化穆三代。时清九皇。
犹思礼节。试尧汤。
漕通淮海。水泛舟航。
苍鹰鹢轴。紫贝龙堂。
功立身退。悬车杖乡。
百年俄顷。万绪悲凉。
昔时华屋。今日元房。
平天惨惨。半月苍苍。
地谓西郭。山言北邙。
曲池无处。松槚成行。
新修晋祠碑铭太平兴国九年五月丁丑 北宋 · 赵昌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
除厉阶而成混一,式显帝功;
资幽赞而致和平,必宗神道。
盖所以光昭设教,启迪储休,益隆统御之基,永茂文明之化。
天眷文谟武烈大圣至明广孝皇帝受三灵之眷命,应千载之昌期,操斗极而乘六龙,聿升大宝。
明并日中德符乾健。
运璿玑而齐七政,允叶天时;
稽《洪范》而叙九畴,维新民政。
四门以之咸穆,三阶繇是克平。
曰慈曰俭以居怀,知几知微而御物。
临丹墀而选士,则时髦邦彦奉腹心于域中;
运秘思以敷文,则理本化工穷精微于象外。
典谟耀于千载,政教迈于百王。
惠化普及,动植皆苏;
庙略所加,幽遐咸服。
元年则东平江浙,踰海峤以波清;
次岁则南下漳泉,越番禺而尘静。
四夷献琛之不暇,百蛮请吏以争先。
蠢彼并门,独为巨寇。
构乱阶于三纪,恣虐焰于一方。
逐之则恃其狡穴,以遐域为身谋;
纵之则悬彼兽心,以限隔生边患。
示之以声教而弗化,谕之以心腹而屡违。
文教敷而独异尧民,两阶舞而不归舜化。
粤三年,乃连玉拾,讲英武,□西郊而训万旅。
四年春,爰告清庙,仗黄钺,指北陲而张九伐。
招摇太一,导灵旗以前驱;
勾陈羽林,奉帝车□号(下缺)水慑陆剽,鼓鼙震而雷动风行。
是年夏五月哉生明,上亲运成谋,俯临逆境。
布之以问罪之词,攻之以大顺之众。
霜降而品汇肃,春雷发而幽蛰开。
渠魁畏威,降款纳土。
既而示贷以安反侧,德(下缺)览形胜于山川,访贤穆于古昔。
顾谓群臣曰:「晋祠者,唐叔虞之神也。
叔虞后稷之洪德,衍周武之丕基。
炳灵钟异,则有文在掌,命名符上帝之言;
胙土分茅,则剪桐为封,开国成王之业。
为时立则,济物推诚。
符卜年定鼎之基,显磐石维城之祚。
其始也,嘉禾入贡,周公明一德之徵;
其后也,践土寻盟,文公成五霸之业。
所谓功垂奕世,泽及生民。
昭玉德于靡穷,蔼芳风而自远。
乃眷灵祠,旧制仍陋,宜命有司,俾新太□」。
繇是中贵人(下缺)观夫正殿中启,长廊周布。
连薨盖日,□□而翚飞;
巨栋横空,蜿蜒而虬□。
栏堂延而(缺)万拱星攒,千楹藻耀。
皓壁光凝于秋月,璇题色冕于朝霞。
轮焉奂焉,于兹大备。
况复前临曲沼,泉源鉴澈于百寻;
后拥危峰,山岫屏开于万仞。
惟胜概,克助神居。
若古柏阴森,遗像肃穆。
衮冕在德,如膺爵土之辰;
牺象具陈,似听轩悬之际。
制命有司,以时致享,有严有冀,美矣盛矣。
论者曰:大哉我后!
纂皇图而临大宝,御丕基也;
来宗庙以荐时食,广孝治也;
开成均以劝讲学,兴儒教也;
务乙夜以观坟籍,勤圣学也;
均叛逆以施旷典,恤人隐也;
体治辜以除缧绁,致刑措也。
而又晋阳之役,靖兹乱亩,搆此祠庭。
岂不以旌彼哲人,既示于(下缺)资其(下缺)也。
岂比秦帝浪游,祀八神于海上,汉皇尚异,祀后土于汾阴,事出不经,政无及物者哉!
夫如是,则我后之为民司牧,为民父母也,其化广矣。
宜乎百神享祀,观燔既陟于圜丘,五载一巡,检至或封于岱岳,受天之禄,亿万斯年者耶。
紫宸侍□,曾无演诰之能;
翠琰将□,□愧文之妙。
拜承诏旨,恭述铭云:
大明在东,光乎乾道。
无幽与远,罔不临照。
四夷百蛮,咸入版图。
漳泉江浙,罔不荡除。
猗欤皇宗,于穆九五。
时乘六龙,以御万有。
仁覆下兮,若彼天高。
德载物兮,方乎地厚。
惟此并门,敢为骜桀。
扰我边陲,固其巢穴。
历三四朝,莫克攻伐。
以俟神武,拔乎殄灭。
粤四年春,帝赫斯怒,仗天威兮举天步,兴兹戎务廓万宇。
舍彼元元,免污锧斧。
安其良善,惠泽斯布。
既除乱亩,乃访古贤。
曰兹叔虞周武胤传。
梦帝锡兮掌文,剪桐封兮化宣。
世荣寿兮安运,爱民治国兮不鶱。
惟兹庙貌兮,肇自古先。
□年叛乱兮,祭享弗虔。
逮我圣明兮爰旌,式命有司兮,攸徒是庇。
刮楹达享兮,𣛴其旧制。
上栋下宇兮新丽。
金铺兮疏蚿晃日,槛云楣兮空神。
常愿圣皇兮御宇,隆万寿兮无疆。
按:嘉靖《太原县志》卷五,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唐故长史吴公任欢庙碑端拱元年二月十五日 北宋 · 张式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
有功于国者,则裂地而封之;
有福于民者,则立祠而祀之,于以笃劝贤之道,于以彰旌善之规也。
其或运庙算而清天步,仗神气而剪群凶,道畅列城,德符百里,存乎信史,炳然可观。
若身出流俗,力平险难,禦寇活民,见义怀勇者,则有唐故吴长史焉。
公讳任欢,世居新安郡阊门人也,其实则泰伯之华裔。
邑有溪曰阊门,对峙巨石,夹以峻流,或状如门,因其名也。
永泰初,草寇集党攻池州,破石埭县,以阊门之地为控扼之方,恃险作固,伪置县而据之,复曰阊门
县民之患也,其如倒悬者有矣。
朝廷歼伐未闻,长幼无安居,吉凶无常礼。
公乃默然,智殊人神,识超天地,不假韬钤,克全筹略,因率邑人数千辈,决刺其党。
或闻语者,则应之如响,从之如云。
公于是奋鹰扬,挺虎视,鄙卞庄之勇,笑庆忌之捷,青萍一挥,赤眉万众,少顷悉毙。
长呼大震,川摇谷惊,不假鲁阳之戈,以献长狄之首。
所谓上天辅其勇,阴德昭其义者也。
聚党之所,俄为坦途,则履春冰而无险,临深渊而不危。
盖以救沸鼎之鱼,灭燎原之火,岂惜死于身者哉!
故得民获胥乐,地绝疮痍,男耕女织,樵歌渔唱,一方之俗,赖公之力,受赐多矣。
寻属郡国奏称,请以褒美,度其地可置县焉。
地即黟之西乡浮梁东乡,因而建县,隶于新安邑
祁山,袭山为名,改曰祁门县
代宗愈深嘉叹,召而见之,曰:「谅乎十室之邑,却万人之敌者有矣」!
旌义勇之士,行激劝之风,特敕授朝散大夫石州刺史,仍赐金紫,示赏贤之道优异者也。
天下之士,莫不欣然归之。
长史复摄兹邑,旋改正命为令。
终乃故乡,葬于县西二十里,地名乌头门。
民之号慕,如丧考妣,扶老携幼,叠足架肩,为之棺椁,树以祠貌,若去兽之政与驯雉之风,未足侔也。
其德,靡日不思。
仲尼谓「仁者必有勇」,公其然哉!
然则有卫社稷之臣,而无效命之志者,彼何人哉?
呜呼!
子孙所继,门风益微,官诰、户部牒,近犹在焉。
时或多故,人罔知之,铭志湮灭,埏陇隳摧,祭祀之礼缺而不修,栋宇之规质而且陋。
予之为邑也,尝极览图籍,或询之耆年,而得之实。
缅彼英风,依然若存,因迁其祠于阊门溪之南。
由是易茅茨为华屋,辟湫隘为崇址,教民报本。
达此之义,又何必易水萧萧,方悲烈士;
祁山黯黯,惜哉斯人!
刻石纪之,非为佞也。
铭曰:
阊门之秀,祁山之英。
中有义士,维时而生。
视死如归,赤眉一平。
民受其赐,蔼然令名。
古有志勇,公其出群。
以寡击众,排难解纷。
凶丑既歼,达于帝闻。
嘉彼英姿,赐乃官勋。
觌祠貌之荒凉,痛英姿之寂寞。
仰义勇之芬香,何昆云之牢落。
蹈水火以无疑,俾长幼之有托。
顾累百之众禽,谅弗如乎一鹗。
始禦寇以活民,终旌贤而作宰。
德以思之,岂间绝乎年载。
任谷变而陵迁,缅遗烈之长在。
复刻铭以纪功,激天下之慷慨。
将仕郎、守大理评事徽州府祁门县张式撰,乡贡进士曹汝弼书、篆额。
时端拱元年二月十五日建。
按:《新安文献志》卷九六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鲁山 其七 811年 中唐 · 孟郊
 押药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箫韶太平乐鲁山不虚作。
千古若有知,百年幸如昨。
谁能嗣教化,以此洗浮薄
君臣贵深遇,天地有灵橐
力运既艰难,德符方合漠。
名位苟虚旷,声明自销铄。
礼法虽相救,贞浓易糟粕。
哀哀元鲁山,毕竟谁能度。
唐故使持节歙州诸军事歙州刺史赐绯鱼袋陆君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
君讳傪。字公佐吴郡人。曾祖某。某官。考某。某官。君早孤。与兄隐居于越。有佳山水。率子弟耕汲于其中。日修桑门之法。摈落人事。贞元初。兄既殁。始为宗姻士友所强。慨然有应知己之心。繇试左环卫。历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里行黔中。又以殿中侍御史内供奉佐浙东。凡四居宪职。介二方伯。皆有直声休利。邦人宜之。十二年。所从既罢。继之者再至。率以重礼礼君。终不能屈。非所乐而不苟合故也。朝廷宗公贤大夫多悦其风。十六年徵拜祠部员外郎。居二年。执事者上言其才。请为剧曹。会东方守臣二千石之缺。天子方加恩元元。循责吏理。面命执事曰。诚如是。姑使为郡。须其报政。縻以好爵。遂拜歙州刺史。在途发疡。夏四月二十日。卒于洛师。享年五十五。夫人河东柳氏。殿中侍御史并之息女。才淑有贤行。长子某。年在羁贯。嗣子某。未离褓抱。夫人既得卜吉。且以孤藐之词。请表墓于父友。故鄙夫泣书于寝门之外而不让云。君峻而通。直而和。偫而不党。至若流俗之龌龊。细人之姑息。屑屑汲汲之态。不萌于胸中。器度夷远。英华发外。居常无怵迫。临事有风节。同心定交。造次以文。评议鉴裁。精明不惑。从善亲仁。发于肺肝。文章宏朗。有作者风格。学不为人。与古为徒。向使登其年。充其量。束带公朝。其骨鲠魁垒之士欤。常与故虔州刺史陇西李公受右补阙安定梁宽中礼部郎中京兆德符右补阙广平刘茂秘书郎赵郡李叔翰方外士右谕德博陵崔公颖暨予友善。嚱夫。相视莫逆。行二十年。洪范之攸好德。儒行之远相致。今则已矣。可胜恸也耶。时贞元十八年岁直鹑首秋七月甲子。镂坚石而铭曰。
皦皦陆生。
中和粹清。
直如朱弦。
洁如白珩。
或默或语。
不将不迎。
如何斯人。
晻忽冥冥。
蚩蚩下辈。
戬谷或丁。
煜煜芳兰。
严霜飘零。
命不可问。
死不可作。
呜呼陆生。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唐 · 王光庭
五言排律 押东韵
贤相(一作得)符充,朝推文武雄。
海波先(一作光)若镜,关草豫从风。
钺助将军勇,威成天子功。
琼章九霄发,锡宴五衢通。
玉辗龙盘带,金装凤勒(一作颈)骢。
虎貔纷儗儗,河洛振(一作震)熊熊
戈剑千霜白,旌旗(一作旃)万火红。
示刑夷夏(一作狄)变,流惠鬼方(一作神)同。
寇息军容偃,尘销朔野空。
用师敷礼乐,非是为獯戎。
敕留启母少姨庙记 唐 · 许中孚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一
宗周嗣位之二叶也。
命授神宗。
德符昊穹。
寝被武功。
复乎淳风。
皇声于是遐通。
车书以之混同
异域咸宾。
远邱格白环之贽。
嘉祥自兆。
阿阁巢丹穴之禽。
曷覆焘之洪均。
致蒸黎之雍穆。
古由今也。
不其伟欤。
时有县尹外郎彭城刘公名涣字广泽
丞相谯国公元子也。
鼎鼐名家。
公台令族。
奇姿硕德。
为时所称。
莫不宏其学以开之。
高其才以文之。
崇其礼以节之。
敦其信以成之。
卧锦为郎。
立事于文昌宫里。
握简就列。
驰芳于建礼门中。
洎以清白不容。
权政所忌。
贾谊贤而见商。
屈平忠而自迁。
谅州县之徒劳。
实铜墨之非贵。
有以见拘骥騄之足。
淹社稷之才也。
先莅伊阳
次宰斯邑。
未尝不稽力任以资赋庾。
敷德惠以董逋逃。
除暴慢以恤茕黎。
示好恶以狱讼。
下车而民受其赐
涖事而吏伏其明。
三年之政化大行。
百里之烦苛尽去。
属我皇帝翼翼万机。
孜孜庶政。
为下民之革弊。
虑昏厉之作灾。
用止讹风。
乃颁明诏。
日当聪明正直以福及人者。
则可以靡息宗禋。
或妖回魑魅以祸苟人者。
则可以特加剪伐。
式绝淫祀。
永作恒规。
粤是邑皇甫村有古祠者。
即启母少姨之神也。
夫胜事芳猷。
神通灵应
备于嵩少二室。
本庙碑表载之也。
斯不复书。
又有济渎神宇一所祔焉。
诚彩仗之行宫。
复云驾之别馆。
栾栌穹崇而特立。
丹雘照灼以相鲜。
杳邈虹梁。
耸若龙骧之状。
徘徊雉堞。
高侔矢立之形。
风来而蕙帐香生。
雨霁而晴轩翠满。
岿然妙绩。
回跨神皋。
轮焉奂焉。
不可得而论也。
庙貌严肃。
明灵暗通。
望之者敬由是兴。
祈之者福由是集。
梁黍稷。
春秋而遂布时羞。
丝竹陶匏。
庭砌而遽陈商角。
是得岁时序。
风雨顺。
生植畅。
田畴开。
人获囷阜之丰。
里有讴谣之韵。
以作景福。
以助太和。
猗欤人之祷既如斯。
神之应又如此。
于是下以利之事达于上。
上以留之义令于下。
班基且廓。
鲁壤弗加。
等灵光之独存。
同甘泉之但辟。
获永荐奠。
得壮祠宫。
洁以祈恩。
驰特牲而可进。
固夫层搆。
任迅景以频移。
邑人牛敬赟等。
欲示后生。
宜刊贞石。
乃为见托。
俾述斯文。
中孚学不逮于古人。
词莫穷于前事。
徒抽马卿之思。
强濡王粲之豪。
岂敢繁言。
庶存实录。
时显德五年岁在戊午七月十二日记。
白云起封中赋(以至德符通,白云祥呈为韵。)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三、《文庄集》卷二三
汉孝武尊百神,朝万国,观素云之嘉瑞,见东封之盛德。
英英初起,腾玉检之晴光;
皎皎渐升,带金泥之晓色。
当其大乐从律,灵旗逗风,登天孙以让德,禅梁甫以归功,至理旁达,精神遂通。
上帝之命克彰,监于君所;
泰山之云不散,出彼封中。
尔其荟蔚朝隮,氤氲载白。
俄失素于霄露,将夺鲜于夜魄。
贯五色之土,辉映银绳;
透三脊之,光连玉册。
徒观其轮囷乍起,皎洁斯呈,既异赤乌之色,应同白鹤之名。
纷玉叶之浮光,低离印玺;
苍梧之素影,渐过粢盛。
盖其神造匪谋,元功罔閟,德有感而必届,应无远而弗至。
登封之礼上达于天,而云物之祥下发于地。
足以表阴骘,合乾符
不群山以遐布,不五采以相踰。
腾瑞玉之佳色,映灵坛之四隅。
待族以分,傍亭亭而郁律;
崇朝而散,临绎绎以芬敷。
是知白者洁之祥,云者和之瑞。
纪于官而天造昭假,歌于诗而德音广被。
足令八九之主,惭降禅之功;
三五之君,愧升中之义。
于时百辟所视,明姿聿分。
天子凝旒,既享其嘉贶;
太史秉牍,且纪其祥云。
有处士大夫之职者,赋盛事于斯文。